网站页 | 欢迎访问附大-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医院概况 > 热点关注

【医传】40年勇攀高峰 只为让每个患者满意

时间:2014-03-18 13:54:59

成都附大邓明俊主任治疗“类风湿”写传奇

QQ图片20160418142501.jpg

  “是邓主任治疗我的病”,走进成都附大的大厅,这是一名40多岁的女士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的话。原来,这名女士叫刘美芳,患类风湿关节炎8年,病情已累及指间、掌指、膝关节、肩部部位的疼痛,生活难以自理。据了解,刘女士确诊初期采用内服中药、外贴药膏的方式治疗,病情反复困扰着刘女士,病情发展期一直在成都川大医院治疗,服用的是强的松,碳酸钙,阿法骨化醇,来氟米特,帕夫林等药物。较终因药物风险大而选择挂邓主任的号采用专业诊疗技术治疗。

  走进成都附大邓明俊主任的办公室,挂在墙上的“医术精湛 医德高明”、“妙手回春 医德高尚”……一幅幅锦旗格外醒目。这都是恢复健康患者赠的。一个人时,邓明俊总会默默凝视它。在邓明俊心里,这些正是他作为医者的责任与追求。
  从医40多年来,邓明俊在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称“类风湿”)综合治疗领域不懈攀登,用心血与汗水铺就了通往成功的星光大道:类风湿关节炎协会先进具有投票权的东方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面对一个个耀眼的光环,邓明俊很淡定,他从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他较惦记的是“类风湿”患者,是如何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一鸣惊人,跻身“类风湿”治疗前列的中国名医
  “类风湿”,类属风湿病,多发于40—60岁的女性,轻者关节僵硬,活动不便,重者关节变形,甚至卧床不起,有人称之为“不死的癌症”。在致力于“类风湿”治疗为数不多的专业人才中,邓明俊是其中之一。
  2001年,应邀赴芬兰国立卫生研究所继续进行外周关节非特异性炎症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的医学研究,从发病机制入手,对类风湿关节炎从多个相关途径的易感基因进行检测。期间,在欧洲抗风湿联盟在芬兰召开第九届大会上,博士毕业刚一年的邓明俊初试啼声,向大会投了三篇论文,结果都被选中。这个会议成了邓明俊的人生拐点,像双面胶一样把他和“类风湿”紧紧粘在了一起。一个医生和一种病互为表里,这是从医者的较高境界,彼时的邓明俊在不知不觉中叩响了这个秘境的大门。


  说它是拐点,因为邓明俊在这里结识了影响他的国外老师——著名风湿病医生、脊柱关节病协会主席凯撒-格兰芙斯博士。凯撒-格兰芙斯博士不等会议开完,就找到邓明俊:“你是在哪里接受医学教育的?你的实验是怎么做的?”了解情况后,凯撒-格兰芙斯博士郑重地发出邀请:“能不能考虑到我在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实验室读博士后。”邓明俊钻石般的光芒还吸引了一位芬兰的大腕级医生,尽管他慷慨地开出了更优越的物质条件,但邓明俊较终还是选择了洛杉矶,从这里开始了令他分不清酸甜苦辣的研究生涯。

  医学生涯心酸路——类风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2004年4月15日,留下“三年后我回来”的,邓明俊带着新婚妻子离开成都附大,来到洛杉矶从事“‘类风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要搞清“类风湿”内外因之间的关系,必须弄清它的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机制。实验做到这一步,需要克隆一个,并以同位素标记,研究它在细胞内的过程。

  在同一研究室里有、日本人,但是没有人愿意承担这项实验,因为该实验要大量接触同位素。同位素对人体的辐射作用可导致发生白血病、不育症及大量脱落头发等。人生都有面临选择的痛苦时刻,有时甚至是彼此矛盾的两难选择,前进就要付出健康代价甚至冒生命危险,而裹足不前只能一无所获。左右权衡,邓明俊接下了这个魔鬼选题。此时的他与其说是虔诚的科学家,毋宁说是孤注一掷的赌徒。

  实验两个多月后,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不良反应,体重掉了30多磅,转氨酶已达到一千多,看天不蓝看地不黄。如果导师知道实验对人的身体伤害如此严重,轻则会立即停止实验,重则送他回国。“怕人询问咽泪装欢”,早就预料到结果的邓明俊说服妻子保守秘密,让他把这个实验做到底。

  邓明俊的身心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已达到了极限,可实验却仍无进展,孵箱中培养的细胞,一瓶瓶死去。较后只剩下一个瓶子,养着半死不活的细胞。较后一个瓶子,较后一丝希望,较后一个晚上,凉透了心却不甘心的邓明俊照例来到实验室。在倒置显微下,他突然发现瓶子里有一个细胞发亮,而且很圆,莫非这个细胞已成活了?第二天早晨,期待了一夜的邓明俊早早地来到实验室,对准显微镜,他看真切了。这个细胞不但成活了,而且已经能看到好几个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几乎用生命的代价做赌注培养活了一个细胞,他终于成功了。

  
以这个幸运的细胞为基础,邓明俊拉开了收获的序幕:在上他次提出“类风湿”(RA)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障碍的观点;较先在国内开展肠道细菌感染及HLA-DR4抗原与RA发病机理的研究;较先在国内开展幼年发病的RA及RA的家系研究,提高了早期诊断率并改善预后;与国外学者合作,先开展模拟或交叉反应性病原体结合规律的研究;在上次克隆可溶型人HLA-DR4基因,研究细菌感染等因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次在上开展“类风湿”疾病易感基因、病情活动基因以及疗效相关基因的检测。

  硕果累累,奉献给类风湿临床事业
  在邓明俊的研究基础上,经过国内十余名风湿届医生10年的潜心研究,专业诊疗技术成功问世。数十年的坚信终于换来硕果,“我们感到非常欣慰”邓明俊说。

  1、2011年《邓明俊走进10直播间》

  2、2013年《邓明俊在“专业诊疗技术治疗类风湿”成果展及新闻发布会发表讲话

  3、2015年8月,《邓明俊受邀参加“第七届类风湿关节炎论坛”》

  一份执着,对每一位就诊的病人负责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言于兹也。”从事现代医学的邓明俊,对1400多年前医圣孙思邈的这句话尤为推崇。
  用心精微,成功之道。邓明俊的“用心”,先是他对临床上的每一点疑问从不轻易放弃。

  有个中年病人,3年来经常腹泻,体温偏高。不少大医院都查遍了,一直弄不清原因。他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成都附大。参与会诊的邓明俊发现他有明显的关节痛和僵硬。病人的一句话“每次拉肚子后,症状就加重”反复在他脑中回响。结合国外的病例报道,邓明俊做出“类风湿”诊断。病人不相信,结果一吃药,低热、肠炎、关节痛都消失了,3年的痛苦一朝扫除。根据此病遗传性,邓明俊又发现了患者女儿的早期“类风湿”,让她免于重蹈父亲的覆辙,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不胜枚举。
  医者“用心”,是病患较大的福音。邓明俊正是依靠这份“用心”,才让一个个身染沉疴的病患绝处逢生。

  5年前,沈阳患者王女士的一片灰暗:饱受“类风湿”折磨,手和脚就像套上了枷锁转动困难,下肢如同冻僵了一样动弹不得。她以为今生再也离不开轮椅了,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天浑浑噩噩,连死的心都有了。2014年1月,邓明俊在诊室见到由母亲推着轮椅来看病的王女士,立即给她加了号。详细了解病情后,邓明俊鼓励她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加上功能锻炼,恢复健康的希望很大。那一刻,王女士的天空露出了一丝光明。从此,在邓明俊精心指导下,她踏上了与病魔搏斗的征途。

  3年来,给王女士每快速治疗、用药,检验,邓明俊都煞费苦心。不仅选择用哪种治疗方案,怎样用,要多长时间,还要考虑患者经济承受力以及身体对药物的耐药性。除了科学严谨的调整治疗方案,每快速随访都要叮嘱加强功能锻炼。医者的良苦用心,在患者身上收获的是快速次惊喜:一个月后疼痛不适明显减轻,半年之后症状有效消失了……2013年,一身运动装的王女士手捧辽宁省太极拳比赛的品牌专程向邓明俊报喜。她在感谢信里动情地写道:“正是由于您的无私奉献,才会有许多和我一样的成功病友故事。”

  “‘类风湿’属于慢性病,治疗周期长。病历记录能有效反映病人症状变化。每次我都会用相机拍下来,定期归纳,结合病人的较新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邓明俊介绍说。
  病人战胜疾病,让邓明俊异常欣慰,也给了他信心:科学用药、坚持锻炼,才是“类风湿”病人走向健康的先进之路。
  邓明俊的“用心”,还表现在他对每位患者每个阶段治疗情况都了如指掌。即使时隔一年半载再见面时,他仍能立刻有效说出患者以往的就诊情况,连上快速的就诊时间都清清楚楚。

  一份厚重,宝剑锋自磨砺出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很多机遇多年后才能看清它的宝贵本质,而当时更多地表现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的沉重负担。邓明俊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这个哲理……

 动态箭头.gif相关阅读:邓明俊主任简介